- 佳木斯抚远渔民捕获巨型鳇鱼 22万被收购
- 2018-05-21
-
佳木斯抚远渔民马红军介绍说,5月19日11点许,他如同往常一样带着两位伙计开船捕鱼,船向江中开了1分多钟后,马红军开始撒网,起网时,他跟两位伙计往上拉网,可是三人拉了半天也没拉动。推测网里的是个大家伙,马红军连忙告诉伙计用裸勾勾住大鱼身体并固定好,拖上岸边再把鱼捞上来。
担心鱼半路挣脱,马红军慢慢地行驶着渔船,1分钟的行程,他们开了五六分钟。刚靠近岸边,马红军就张罗着岸边的渔民帮忙,一起拉大鱼上岸。因为大鱼太重了,岸边来了十多个人帮忙才把大鱼拽上岸。
起初是用800斤的磅秤称重,结果没称了,随后又换了更大的秤称重,毛重显示大鱼重达1028斤、净重996斤。马红军凭借多年经验,一眼就看出这是条雌性鲟鳇鱼,他用“探子”一看,鱼腹中满满的鱼子。按它的体重、个头推算,鱼腹中鱼子的重量大约有200多斤。
随后,抚远市水产局与抚远鲟鳇鱼保护协会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抚远鱼市场,将这尾上岸不久的大鱼以22万元的价格收购,并将其转运到活鱼车间进行救治。
这尾达氏鳇为雌性,体长3.59米,重达1028斤,年龄逾百岁,是抚远市40多年首次捕捞体重超过千斤的达氏鳇鱼。运到活鱼车间后,鲟鳇鱼专家朱翥对其进行全面检查,发现它并没有被钩子伤及脏器,只是表面有伤。随后,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救治。
相关部门打算待其伤势好转后进行人工孵化繁育。达氏鳇每两年繁育一次,每年6月初为繁育期,待鱼苗养殖成20多厘米后将它们放归黑龙江, 预计能有100多万尾。该达氏鳇孵化繁育后,或将被转移至抚远鱼博馆生活,防止它再被渔民误捞上岸。
鲟鳇鱼分布于黑龙江等水域,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,有水中活化石之称,是鲟鱼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总称,数量极为稀少, 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鲟鳇鱼认定为濒危物种。
当地水产专家介绍说,捕鱼业是抚远的支柱产业,合法渔民在春渔期捕捞各种鱼类都是合法的。由于捕捞上这条大鲟鳇鱼的是当地国营渔场的职工,是正式渔民,目前也正处于捕鱼期内,所以此次捕捞完全合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