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哈医大专家谈胃癌 吸烟内向也是病因
- 2019-04-18
-
2012年,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的胃癌数据库开始运转,随后胃肠外科主任薛英威开始着手成立生物组织库,他希望从这份全国最全的胃癌数据库中,找到胃癌的致病基因。
通过哈医大胃肠外科的胃癌数据库数据显示,近些年,胃癌早期患者比重越来越大,胃癌患者 56-65 岁年龄段发病最多,过半患者偏爱重口,近一半有吸烟史,男女患者比例约为3:1。
薛主任介绍,1975年入院治疗的胃癌有46名患者,2018年的患者人数为1839人,胃癌患者数量明显增多,胃癌始终处于男性癌症发病率前列。
胃癌的发生、发展过程要经过10到20年的潜伏期,人到中年才是胃病发展到胃癌的高峰阶段。但近10年,35岁以下人群总数在增多,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9岁,这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。
从数据库来看,接近一半的危害患者有吸烟史,过半患者倾向重口饮食。薛主任介绍,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,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的饮食因素。胃是人类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,日常的饮食是引起胃部疾病的最直接的方式。过量摄入盐、高盐腌制食品、烟熏食品、亚硝胺复合食品等是诱发胃癌的一个相关因素。
另外,内向性格特征的患者,比三餐不按时者的比例还要高一些。
薛主任介绍,虽然胃癌患者呈增多趋势,但值得欣慰的是,胃癌患者中的早期患者比例也在增多。从1975年至1980年,五年时间只发现了2 例早期患者;从2015年至今,4年时间发现了1077例早期患者。
薛英威教授介绍,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,早期胃癌患者,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 90%。而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仍低于30-50%,且治疗效果差、费用高,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。
薛主任建议,当身体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、食欲迅速下降、食后腹部饱、乏力、消瘦、贫血和胃出血等消化不良症状,而且比较顽固,服药效果不佳时,都需要去医院进行胃镜检查。
胃癌高危人群,应每年进行胃镜检查一次,这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最有效方法。主要包括: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;既往患有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、手术后残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恶性贫血等疾病;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(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);喜爱高盐、腌制食物、吸烟、重度饮酒人群等。